美国消费者实验室(Consumer
Lab)近日发布了对50种热卖膳食补充剂的抽检结果:
很多家长生怕宝宝缺这缺那,于是平日里会给宝宝补充各种维生素。而且,为了让宝宝更容易接受,家长们通常会选择味甜可口的「维生素软糖」给宝宝补充营养。
原标题:善存等4家维生素软糖被质疑营养素含量造假
抽查50种膳食补充剂,其中有12种的存在质量问题。
然而,美国一项研究发现,80%的维生素软糖都不合格。而且,这种维生素不仅不能给孩子提供适当的营养,吃多了还有可能引发宝宝中毒……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根据一项最新研究,嚼维生素软糖并不能为身体提供适量的营养素。尽管这些软糖甜蜜可口,但测试发现,许多软糖的营养素和矿物质含量与标注不符。美国营养产品评估机构消费者实验室(Consumer
Lab)最近测试了50种常见复合维生素产品,包括5种软糖复合维生素,其中4种软糖的营养素和矿物质含量与标注不符,包括知名品牌美国善存的一款产品。
原因为:微量元素含量与标签含量不符,有的仅为标注量的24%,而有的则超过最高可耐受的157%,这可能会对健康造成一些潜在风险。
1
尽管许多人通过咀嚼软糖替代了吃药片,以补充一天所需的营养,但营养学家警告,这些软糖的糖衣可能弊大于利。
维生素软糖的问题尤为严峻,一共抽检5种,其中4种不合格:Smarty
Pants,Gentrum,Naturemade,Vitafusion。Smarty
Pants的成人复合维生素软糖缺少维生素B1、B3,铁、镁、硒等复合维生素常见的微量元素,其他三款是因为维生素A含量超标。
案 例
截至记者发稿前,美国善存公司尚未作出回应。
【关于ConsumerLab】
ConsumerLab是美国一第三方检测机构,它的目的是帮助消费者以及医疗保健的专业人士鉴别最佳质量等级的健康与营养产品。ConsumerLab每年都会针对复合维生素、及其他营养补充剂等产品进行全面调查,并在官网上公布详细的质检报告。
男童吃了几十粒维生素软糖
研究发现
被紧急送医
部分维生素产品含量与标签不符
在消费者实验室(Consumer
Lab)测试的50种复合维生素产品中,12种膳食补充剂中的维生素A、维生素D、叶酸、钙含量与标签含量不符,有的含量只有标签标注量的24%,而有的含量高达标签标注量的157%,还有的含量超过最高可耐受摄入量,这可能对健康造成一些潜在风险。
很多家长都担心孩子缺少维生素或矿物质,但是却没有调查清楚,就开始给孩子补。而软糖因为其口感和外观的优势,更容易受到低龄儿童家长的青睐。但是这其中可能潜伏的健康风险,想必没有多少家长关注过。
(图片来源:新浪新闻)
而维生素软糖的问题尤为严峻,一共抽检5种,其中4种不合格,Gentrum(善存)成人复合维生素软糖10种维生素不达标,Naturemade(天维美)和Vitafusion(小熊糖复合维生素)9种维生素不达标。Smarty
Pants的成人复合维生素软糖竟然不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3、维生素k、铁、镁、铜、硒、铬这些在复合维生素中常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2018年4月,江苏常州一名4岁男童一下子吃了二三十粒维生素软糖后出现了恶心、腹痛的症状。家长发现不对劲后立即把孩子送医治疗,经过几十分钟的洗胃,男童最终康复回家了。
Vitafusion(小熊糖复合维生素)
与片剂的复合维生素相比,软糖添加了白砂糖、果葡糖浆、麦芽糖浆、玉米糖浆等甜味物质。虽然不同品牌都标示了每天的建议量,但是软糖的诱惑力远比咀嚼片要大得多,超过当天标准分分钟的事。糖分摄入过多,不仅增加了龋齿和肥胖的风险,对于孩子来说,更是不利于养成清淡的饮食习惯。
医生表示,为了避免孩子抵触,现在有些儿童药品、保健品会在外观和口味上与糖果相似,幼儿无法分辨,家长一定要加强看管,按医嘱服用,即便是维生素类的软糖,也不能让孩子过量食用。
此外,测试结果显示,这四款维生素软糖维生素A含量太高。
2
研究者说
美国消费者实验室抽检的四款维生素软糖,均涉及维生素A(脂溶性维生素)过量的问题。脂溶性维生素如维A、D、E、K不易排出体外,过量摄入易在体内大量蓄积,从而引起中毒反应。维生素A过量会引起急性、慢性中毒,引起恶心呕吐、眩晕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长期超过标准剂量,会引头痛、食欲降低、脱发、肌肉疼痛僵硬、肝大等问题。
研 究 发 现
维生素软糖通常不含口味不好的营养素
80%的维生素软糖不合格
就此,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连线了消费者实验室(Consumer
Lab)总裁托德·库珀曼。托德介绍,维生素软糖在美国被认作膳食补充剂,是食品的一个子类别。与维生素片剂不同,可咀嚼的维生素软糖更易分解。因为口味好,人们主动摄入维生素的可能性加大。但问题是该类软糖通常不含口味不好的营养素,譬如铁,这也可能是软糖标签与其实际含量的不符的原因之一。
(图片来源:环球健康)
Smarty Pants成人复合维生素软糖
软糖与片剂相比,会添加色素、香料、明胶、阿拉伯胶等食品添加剂用于调节口感。如果摄入过量,对于脏器发育不完全的孩子也存在潜在不良健康风险。有研究发现,过量摄入人工合成色素可能会增加孩子体内锌的流失。
如何选购膳食补充剂?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ConsumerLab网站通过研究50种不同品牌的维生素软糖发现,80%都无法满足膳食补充剂的标准。还发现维生素软糖其实无法为身体提供适当的营养,甚至还会对身体有害。
据悉,消费者实验室(Consumer
Lab)自1999年创建后,迄今为止,已经检验了数百个品牌的成千种产品。由于它的评估客观、公正,其结论被诸多研究机构和媒体广为引用。
在美国膳食补充剂被归于食品来管理,产品各成分的含量,有效性和安全性均由公司自己保证,不需要经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就能上市销售,这种情况下小公司偷工减料甚至存在安全问题在所难免。
我国复合维生素和矿物质归于保健食品,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监管,上市前需经过保健食品注册检验机构检验合格。但是也不排除不法公司偷工减料、非法添加等各种问题,所以仍然建议选择大品牌。
=
危害一:维生素含量超标或不足
消费者实验室检测的产品是随机从市场购买的,不接受制造商送检的产品。该实验室采用盲检的方式,即检测样品只有编号,没有厂商和品牌的名字,在获得检测结果之后再对照最初的编码方式还原到每个品牌。如果产品没有通过检测,将送到第二个实验室继续复检。全部检测过程都受到消费者实验室的专家监督。
我国的膳食补充剂要求产品包装上标示“本品不能代替药物,不宜超过推荐量或与同类营养素补充剂同时食用。”美国的膳食补充剂要求包装上标示“本产品不用于治疗、预防、处理、防治任何疾病”。
中国保健食品可以声称的功能共有27种,比如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抗氧化、改善睡眠、缓解视疲劳等,具体如下表。如果有某款膳食补充剂标注可以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等,就说明该膳食补充剂不靠谱。
中国保健食品可以声称的功能如下:
改善睡眠 | 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 | 辅助降血糖促进泌乳 | 缓解疲劳 |
抗氧化 | 提高缺氧耐受 | 辅助改善记忆 | 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 |
减肥 | 缓解视力疲劳 | 改善发育 | 促进排铅 | 增加骨密度 | 清咽 |
辅助降血压 | 改善营养性贫血 | 辅助保护化学性肝损伤 | 祛痤疮 | 祛黄褐斑
| 改善皮肤水分 | 改善皮肤油性 | 调节肠道菌群 | 促进消化 | 通便 |
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
经过调查发现,市面上很多维生素软糖的维生素含量和矿物质含量均不准确。要么维生素含量超标,要么就是含量严重低于外包装标注的营养素的量。
中国落点
需要提醒的是,国外的膳食补充剂的成分含量并不相同,我们服用后再加上饮食很容易超过每日最高可耐受摄入量,含量高并不意味效果好。在服用进口补剂的时候,推荐服用量并不一定适合亚洲人,用量最好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中的推荐每日摄入量。
ConsumerLab从美国和加拿大购买了50种着名的综合维生素剂产品,包括5种维生素软糖。
同款产品国内有售
美国膳食补充剂有些会申请美国药典质量认证(USP)。该认证主要会检测膳食补充剂是否存在污染、标签是否规范、生产过程是否遵守良好操作规范以及膳食补充剂在体内的代谢是否正常。
=
其中有12种品牌的某些营养素比标签上标注的少24%,有些营养素则比标签上标注的多出高达157%。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搜索海淘网站发现,报告中的提到的美国善存复合维生素在亚马逊海外购网站有售,包含运费和税费的价格约合154元。而Nature
Made软糖在天猫国际的售价则在200元上下。
一般消费者都不会把包装上的所有信息都看一遍,但是强烈建议都看一遍,尤其是警示信息。比如某国外膳食补充剂的警示信息写着:
Do not exceed recommended daily intake. Use only as directed. Consult
your physician prior to using this product if you are pregnant,
nursing, taking medication, or have a medical condition. Discontinue
use two weeks prior to surgery.
翻译成中文是:不要超过建议每日摄入量,请按照说明服用。如果您正在怀孕、哺乳、服药或接受治疗,请在使用本产品前咨询您的医生;手术前两周停止使用。看不懂中文的朋友可以用翻译软件或者找朋友看一下。
对健康小知识文章感兴趣的朋友,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号:医兮(ID:ihealin),我将第一时间在那里更新。
5种维生素软糖中,有4种维生素A严重超标。维生素A存储在肝脏和其他器官中,所以它可能不如其他水溶性维生素那样容易消化。若宝宝长期摄入过量的维生素A,可能会出现心脏疾病、呕吐、眩晕、头痛和关节痛等不良反应。
而在淘宝网上搜索,四种不合格维生素软糖均有售。其中,知名维生素品牌Gentrum(善存)的成人复合维生素软糖和
Smarty
Pants的成人复合维生素售价在一二百元之间。而被指9种维生素不达标的Vitafusion(小熊糖复合维生素)在多家店铺有售,其中一家店铺显示近期交易成功123笔,有425条评论。有买家评论指出,“这个糖好吃,我每天吃20几颗也不知道有没有事。”而在该店铺的产品介绍中,并未指出建议食用量和风险提示。
危害二:有呛噎窒息的风险
专家分析
对于3岁以内的宝宝来说,不建议食用这种维生素软糖。因为3岁以内的宝宝咀嚼和吞咽能力未发育完善,而且食道非常的细。这种维生素软糖基本是胶质糖,所以非常容易卡在宝宝的食道里,进而引发窒息的危险!
脂溶性维生素含量过高容易引起中毒
除了维生素软糖外,家长也不要给3岁以下的孩子吃果冻、瓜子、花生、葡萄、杏仁、龙眼、火腿肠、硬糖果、口香糖、花生酱等容易卡到食道里的食物。
营养师谷传玲在接受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脂溶性维生素含量过高容易引起中毒。四款维生素软糖中含量过高的维生素A属于脂溶性维生素,除了维生素A,脂溶性维生素还包括维生素D、E、K,它们不像水溶性维生素那样吃多了会排出体外,吃多的脂溶性维生素会在体内蓄积,大量脂溶性维生素蓄积就会引起中毒。
危害三:含有多种人工添加剂
比如维生素A过量会引起急性、慢性及致畸毒性,一次摄入过多会引起恶心、呕吐、眩晕、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不过长期服用蓄积引起慢性毒性更常见,常见的症状有头痛、食欲降低、脱发、肌肉疼痛僵硬、肝大等问题;而孕早期如果维生素A摄入过量,还会增加胎儿畸形的风险。
很多维生素软糖中含有食品着色剂、高果糖浆、防腐剂等人工添加剂,而且这种维生素中还含有大量的糖分,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肥胖、蛀牙、龋齿等问题。
Gentrum(善存)成人复合维生素软糖
3
添加甜味物质 增加龋齿和肥胖风险
宝宝必须要补充
谷传玲表示,与片剂的复合维生素相比,软糖添加了白砂糖、果葡糖浆、麦芽糖浆、玉米糖浆等甜味物质,虽然不同品牌都标示了每天建议用量,但是人们很容易过量食用,尤其是爱好甜食的孩子。加之很多家长担心孩子缺乏复合维生素和矿物质,往往在没有查清楚孩子到底缺不缺的情况下就给孩子补,为了让孩子愿意吃,还会特意选择软糖形式的复合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即使维生素软糖不存在维生素A过量的问题,也会存在其他不良健康风险。
那么多维生素吗?
例如,精制糖会增加龋齿和肥胖风险。以某品牌维生素软糖为例,推荐每天吃2颗会获得6克白砂糖,如果不小心吃多了,就会摄入更多糖,这不仅增加肥胖的风险,还增加龋齿的风险;于孩子而言,这也不利于其养成清淡的饮食习惯。
谷传玲指出,软糖与片剂相比,还会添加色素、香料、明胶、阿拉伯胶等食品添加剂,如果摄入过量,对于脏器发育不完全的孩子也存在潜在不良健康风险。有研究发现,过量摄入人工合成色素可能会增加孩子体内锌的流失。
其实,只要宝宝饮食搭配合理、多样化,大部分维生素是可以从食物中获取的,所以一般不需要补充那么多的维生素。
专家建议
必须要补充的维生素只有维生素AD或D,推荐宝宝补充到2岁。
膳食补充剂既不能替代药物 也不能替代食物
其他的维生素,比如钙剂、铁剂、锌剂等,只有宝宝缺乏时才需要补充,待宝宝不再缺乏时需立即停止补充。
营养专家谷传玲表示,膳食补充剂既不能替代药物,也不能替代食物,均衡饮食应成为优先获得全面营养的途径,只有当膳食实在无法满足营养需要时,才建议选择膳食补充剂补充。
小康君嘚吧嘚
在美国,膳食补充剂被归于食品来管理,产品各成分的含量,有效性和安全性均由公司自己保证,不需要经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就能上市销售,这种情况下小公司偷工减料甚至存在安全问题在所难免。比如这次消费实验室的抽检中就有四款片剂的复合维生素吸收时间较慢,其中一款被人体完全吸收的时间(3小时)竟是要求时间的5倍。
如果给宝宝吃维生素软糖,一定要计算好宝宝每日摄入维生素的总量,防止超标或摄入不足。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切勿让宝宝自己拿取食用,避免误食过量,造成中毒现象。
Naturemade(天维美)
另外,给宝宝挑选维生素时,应重点关注标签上的营养成分,不要被宣传噱头迷惑。
我国复合维生素和矿物质归于保健食品,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监管,上市前需经过保健食品注册检验机构检验合格。但是也不排除不法公司偷工减料、非法添加等各种问题,所以仍然建议选择大品牌。
谷传玲还建议消费者关注产品健康声称。中国的膳食补充剂要求产品包装上标示“本品不能代替药物;不宜超过推荐量或与同类营养素补充剂同时食用。”美国的膳食补充剂要求包装上标示“本产品不用于治疗、预防、处理、防治任何疾病”。所以如果有某款膳食补充剂标注可以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等,就说明该膳食补充剂不靠谱。
最后,谷传玲建议消费者关注质量标示,有的美国膳食补充剂会申请美国药典质量认证(USP),认证后的膳食补充剂会包装上会有该标示,而该认证主要会检测膳食补充剂是否存在污染、标签是否规范、生产过程是否遵守良好操作规范(GMP)以及膳食补充剂在体内的代谢是否正常。
责任编辑:时鑫
金沙国际唯一官网,关键字 :
营养素龋齿中毒
我要反馈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相关新闻
加载中
点击加载更多
巴以军民爆激烈冲突
以军在耶路撒冷周边部重兵
男子打砸共享单车
被发现后脱掉衣服装路人
青年摄影师不可错过的赛事
吉林长光卫星把日本机场看光光
七旬老人携失智老伴直播成网红:想去北京见董卿
美体操队前队医被控性侵
被判入狱60年
千架无人机闪耀2017《财富》之夜
美如仙宫
大学生公车站组人墙促排队:大爷大妈挤不过我们
不看脸你还爱TA吗
会撩妹的爸是啥体验
咸香浓郁的牙签肉
新闻主播在鬼屋报道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